80%清北學子80%爲歐美工作?官方發佈揭露驚人真相:時代真的變了
近兩年來,我國與美國的芯片摩擦你追我趕,愈演愈烈。搭載7nm製程芯片的華爲mate60好不容易問世,卻有消息傳出美國已突破獨步全球的1nm芯片。更可氣的是,根據《Nature》披露,該突破少不得我國27歲北大畢業生朱傳福的助力。
如此一來,許多內涵清北“不愛國”的聲音再次冒頭:“80%清北學子都在爲美國服務”、“1000多名清北畢業生在給馬斯克造火箭”、“美國限制總是不沾清北”……種種聲音之下,甚至有網友怒問:“清華北大,到底是哪國的頂級學府?”
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?清華大學早就親自調研揭露真相。人民日報更是下場呼籲:千萬別被“輿論戰”騙了。
1.80%清北學子“潤”歐美?事實恰恰相反
拉取清華歷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,結果出乎很多人的預期:近3年出國比例不及10%,即使是最高的2018年(16.5%),也只及傳言中80%的兩成。
援引清華校友會統計數據,建校以來清華本碩博校友累計26萬餘人。22萬人依然在世,其中有21萬國人。而這21萬國人中,現居國內的高達18萬。哪怕不計處於留學階段的學子,最多也不過3萬人確認長居海外,佔比不足14.3%。80%清北學子都在爲美國服務實屬無稽之談。
至於1000多名清北畢業就職於SPACEX更是毫無可能。哪怕清華學子一腔熱情支持,涉及軍用技術的SpaceX,根據美ITAR規定也只能僱用美國公民。
而所謂繞開清北的美國限制,實際上,若訂購的先進儀器試劑收穫地址寫明清華,20多年前就會面臨不發貨的結果。無形的牢籠早就悄然築起……
清華當然不是十全十美,但它爲我國發展做出的貢獻絕不亞於大部分國內高校:國內第一輛轎車設計車楊建中、西氣東輸總工程師曲慎揚、首都機場2號航站樓總設計師馬國馨等等,無不是清華學子。在我國快速崛起的各個領域,總有一些清華人在默默耕耘。
2.人民日報一錘定音:都是輿論戰
眼見着針對清北的負面情緒愈演愈烈,人民日報親自下場發聲,將之定性爲“輿論戰”:這些別有用心的煽動,不是爲了“恰流量飯”搞噱頭的無良自媒體,就是西方敵對勢力在發力。
現代社會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,而科技之爭的本質還是人才之爭。上至芯片、大飛機、核磁共振儀,下至激活男性胯下能力的“倍它強”類成果,都少不得人才的支持。如此拉低我國兩大人才培養強校,無非是想從根本上削弱我國科技實力。
震央在陆地上!花莲晚间连2震 规模4.2、4.0 台中、宜兰有感
且不說事關國計民生的大國重器,就連與廣大男性同胞息息相關的“小藍片”都曾被美國藥企輝瑞一手壟斷。直到2007年專利過期,白雲山金戈、齊魯製藥千雄等平價國產成果才相繼落地。科技落後早已給我們帶來太多深切的痛。
好在,如今一切都在漸漸好轉。我國科學家甚至整合長白山人蔘、泰國黑生薑、精氨酸等植物成分,在男性健康領域開拓出新一代成果“倍它強”。據稱,其不僅能夠達成傳統制品的“胯下瞬時爆發”,還能深入根源,真正助力維持巔峰戰力。
隨着國產崛起深入人心,倍它強以通過京東輻射到千萬男性同胞。綜合用戶羣反饋,不乏“夫妻感情更好了”、“工作也更有勁了”等曖昧字眼。業內甚至戲稱其爲“男人充電寶”。
更不用說,我們還突破國產核磁共振儀、實現高鐵100%國產、造出大飛機C919……這一樁樁一件件,既是科技的力量,也是人才的力量。
因而,人民日報迫切呼籲網友們“千萬別被輿論戰騙了”:別讓一腔愛國心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。
3.人才逆流,時代早就變了
“清北學子都潤了”的謠言之所以能流傳開,歸根究底還是源自現代科學起步較晚帶來的強烈不自信。無論科研環境還是科研實力,很多國人早已默認“外國的月亮比較圓”。
然而近20年來,隨着我國經濟騰飛,我國大學建設也在突飛猛進,清北早已從一兩百名開外逐漸擠進前20。換句話說,對於清北學生來說,如今出國留學大部分情況下,已經不如留在本校了。時代早就變了。
不僅如此,隨着我國全面崛起,越來越多科學家開始把我國當成理想目的地。不僅丘成桐等頂尖華人科學家紛紛迴流,就連日本也有2萬餘科學家投奔向我國。
俗話說“家種鳳凰樹,自有鳳凰來。”對於國內的吸引力,我們不妨多一些信心。